预订时间
老电影里的“拉郎配”,一幅图画里的腾冲
时间:2014-07-10 06:38来源:康辉旅行社 作者:康辉导游 点击:
10月18日,上午10点坐长途车去腾冲。

大巴是豪华级的。一路风光很好,怒江伴带左右,波涛滚滚,更显多姿。尤其是爬上高黎贡山时,远山衬着蓝天白云,山坡上的森林和梯田,层层叠叠,像是一幅图画。

中午下高速,在途中的小店吃了两碗炒饭,菜汤一碗。

下午四点半到达腾冲。车站尽是旅游拉客的,你来拉了他来拉,简直像是老电影里的“拉郎配”,使人不厌其烦。这些拉客的人满口花言巧语,说是“滕冲样样都好,就是交通不便。到哪个景点也没有班车,只能打出租。所以还是跟团最好。”


腾冲


我们先到车站问讯处询问,去和顺坐什么班车。只见拉客的朝问讯处的工作人员使了个颜色。回答立即变成了:“没有班车,你打出租吧。”

风气腐败至此,哪里还像和谐社会?于是回头便走,总不成滕冲县里就无好人了?看这趟长途车上下来的游客似乎没有一个跟团的,那些拉客的一定有些悻悻然!


自己寻找旅馆,就住在车站对面的霞客宾馆。到了滕冲,住几日“霞客”,做一次“徐霞客”。

晚上在宾馆餐厅吃饭:棕苞炒肉,柏哈蛋饼,香香菜汤。棕苞,乃是棕树的花苞,切细丝酷似笋丝,一股子清香。加上蛋饼的野菜香,香香菜汤的清爽苦香,真是口角生香也。

问了宾馆服务台,到和顺是有公交车的。就在宾馆门口坐2路车,然后换乘6路。

10月19日,早餐后在门口等2路公交车。上车后,问司机哪站可以换6路去和顺。谁知腾冲这里有两种2路车。我们上的这趟,却转不到6路。白扔了两元又下了车。再等下一趟2路。

坐另一趟2路,顺利地换乘上了6路车。上车以后,与6路车司机说好,到了和顺叫我们。到了一个路口,司机叫我们下车。谁知他记错了路,提早一个路口叫我们下了车。害得我们走了一大圈冤枉路。同时下车的还有一位四川老太。她还带着行李,准备住在和顺。可就吃尽苦头了!


腾冲


一路上,见蓝天白云下的青山,块块绿油油的农田,好一派田园风光。这时觉得,提前下了车,也未必不是好事。


望远处的山坡上,层层叠叠的房屋,正是我们向往的和顺古镇。这时才意识到路途之遥远,革命远未成功,“同志仍需努力”也!

漫步在田边大道,绕了一个大圈子,才到了陷河湿地。只见茅屋几座,绿草凄凄,池塘里游着一群白鸭,那闲情逸致的画面,直看得令人陶醉。沿着一条长堤,我们从陷河湿地进入了和顺古镇。

和顺古称“河上屯”,“阳温墩”,是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最后一站,再往西南,就是缅甸了。乾隆33年,为了建设和谐社会,取“士和民顺”之意改称为“河顺”。2005年,和顺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。

面前是一座小山,迎面这道山坡叫做尹家坡。山坡下是一条大路,路旁一座气派的仿古建筑,那是一家大客栈。大路的另一侧,是一湖秋水--“龙潭”。

我们不认识路,先急着爬上坡去。上坡路上横着一道门墙,这就是古代所称的“闾门”,是巷道的总门。门额题曰“福被三巷”,两旁还有楹联:“祥云护德门,旭日晖仁里”。都是一些俗套,了无意境。
 
那道山坡巷子叫做“刘家巷”。穿巷子走了半天,却见都是住宅,越看越不像有什么看头。好不容易遇到行人,问一下路。


腾冲
那人很客气,也很热情。因为话语不太通,说了半天才明白,说的是山上没有景点。下得山去向右走,才能到达“元龙阁”和“艾思奇故居”。于是顺原路下山,这一次爬坡走了半个来小时,除了看到一道“闾门”,别无所获。

大路旁的小巷子里有家点心店,决定先进去吃些点心,休息一阵再走。

那家小店在巷子深处,也没有个招牌。真的是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了。店里卖一种细豆粉,是由豌豆粉做成的,色泽金黄,味香可口。喝了几口,赞不绝口。老板又介绍了几种吃法:有一种粑粑,是专门配细豆粉吃的。撕成小块后放入豆粉内吃,另是一种滋味。第二种吃法是将油条剪成小段,放入豆粉。也很好吃。我们见本地人还有一种吃法,是在摊开的粑粑上倒上一摊豆粉和调料,然后卷着吃。只见他们手法熟练,吃得如风卷残云一般,好是痛快。

接着我们又吃了一碗饵丝,感觉比大理那碗好吃多了!

然后,沿着龙潭一路前进。到了刘家祠堂。

明代最初来到和顺这里屯田戌边的有寸、刘、李、尹、贾五大姓,以后又有张、杨、赵、许、钏等各姓进入。繁衍至今,在和顺共有寸、刘、李、尹、贾、张、钏、杨八大宗祠,刘氏宗祠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处。

刘氏宗祠建于清朝咸丰五年,虽历经150年的风雨沧桑,却依然保持完整。宗祠前面有一池荷塘,虽然已是深秋,却依然荷叶满塘。池塘上跨着一座双孔白石拱桥。过桥有月台,月台上建有四柱三门三滴水歇山顶牌楼式大门。门外左右立着两根白石制成的刁斗旗杆,不知道刘家先祖有什么功名,可以享受如此高规格待遇。


腾冲  
门廊外柱挂着一幅楹联;“温暾世家仁智礼,腾阳冠冕龙凤麟。”廊下大门,门匾上写着“刘氏宗祠”,两旁也有楹联:“门对龙潭千古秀,族居旺地万年春。”我看除了“门对龙潭千古秀”尚有一些雅意外,全是程式化的俗套。为了对仗下联的“龙凤麟”,上联中将五常“仁义礼智信”去掉了两项。难怪现在的国人既无义,也无信。 

进入宗祠,需要买票。和顺实行联票,所有的景点一票通行,到也干脆。

一进庭院正面是过厅,过厅的木雕刻花也很有看头,不知道是旧物还是新做的。穿过了过厅,进入第二进庭院。

二进两侧有东西厢房,均为两层木瓦房。正中的正殿三间面阔,黑瓦悬山顶。檐下设前廊,前廊两侧立着几块石碑,大概是记述刘姓祖先来这里的创业事迹和宗祠的修建过程。三跨檐下挂着三块横匾,分别写着“饮水思源”,“千秋万祀”和“昭孝神通”。大殿内外还有许多楹联,不及一一细读。

殿内供奉的是刘氏始祖的牌位,显得庄严肃穆。虽然是别人家的先祖,也值得敬佩他们的创业精神。他们不远万里,来到这里,扎根边疆,这是一种什么精神?

离开刘家宗祠,继续前进。路中横跨着一座四柱三门三滴水的白石牌坊。牌坊额题“天姓峰高”。这是水礁村李德贵妻的百岁坊。

据资料介绍,和顺共有九座牌坊,全部毁于文革,看来红卫兵们真是不辞劳苦!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几座,都是近期新建的。

牌坊都是为了某种纪念而建的。捣毁后的新建,除了欺骗游客外,已经毫无意义。或许再过若干年,这种破坏就被掩盖和遗忘了。

走不远,又有李家宗祠。李家宗祠的大门立在高高的台基之上。虽然门外没有旗杆,台基可比刘家高了许多。大门也是三间面阔,三滴水歇山顶。门厅设前廊,大门上的匾题写着“李氏宗祠”,两边的楹联题写“派衍阳温盹,正昔日彩云南现;门迎高黎贡,看吾家紫气东来。”

一进庭院的正面,又登上一层高台。经过简单的二门,进入二进庭院。


腾冲
二进庭院比起刘家来,要气派得多。开阔的院中栽着古树花木。正面的主殿立在两层台基之上,更显出一种庄重。主殿三间面阔,单檐歇山顶。前廊正中挂着横匾,写着“道德开基”,正门上的匾题是“声垂无穷”。显然是老子的后代的口吻。

李家祠堂不用门票,祠堂里也没有工作人员。里面好像住的有李家后代,在这里看管。

回想刚才见到的刘家宗祠,规模虽小,却显然受到景区管理部门的支持,能够分享门票收入。而现在规模更大的李家宗祠,却只能由李家后人自己维持。这与我们在建水团村遇到的情况一样,体现出来一种待遇上的不公平。农村地区,宗姓之间的差别和矛盾,由此可见一斑!

沿路走去,到了“大月台”。大月台是一大片临水的空地,青石铺地,十分平坦。高大的古榕树和樟木枝叶繁茂。旅游团到此,都围着古树听导游讲解。不知道这棵大树有什么来头,可惜我们没有听到。

月台一角,有元龙阁。元龙阁是座道观,始建于明代,清乾隆27年重建。此观依坡而建,一进要比一进高。妻子说此阁像是新建的,懒得爬上去了。所以我一个人拾级登高而上。元龙阁的前殿是关帝殿,主殿是三元宫。登高到上层平台,其前殿为三官殿,正是三元宫的二层楼,然后经魁星阁直到最高层的观音阁。道观的最高建筑不是三清殿,而是观音阁,供的正是佛教的观世音菩萨。不知道当初的设计者有没有搞错?

“和顺”人的这种“以和为顺”的精神,正是一种中国特色。在视异教为死敌,动辄号召“圣战”,非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其他宗教来看,简直不可思议!

观音阁内空无一人,前不见去者,后不见来人,观音菩萨大有“曲高和寡”的感觉。站在观音阁,俯瞰水面,如图画一般,真是无限风光在高阁也!

回到月台,隔水远望元龙阁,颇感气势雄伟,宛若仙境。

月台水畔,也有大小水车,与丽水相仿。月台临水低处有洗衣亭。妇女们在此用池水洗衣,避风遮雨,极为方便。和顺共有六座洗衣亭,这也是和顺的一大特色,为别处所无。和顺有很多出国打工或者经商的人,(山西有“走西口”,山东有“闯关东”,本地则有“走夷方”。)他们在外面发了小财,“海归”以后,为自己的亲人修建了这些洗衣亭作为对地方的报答。

顺着一道高坡向上走去。坡道一边是依水而建的吊脚楼,全部都是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商店。经过一个“之”字拐弯,就到了“艾思奇故居”。

对艾思奇,还是很熟悉的。大学里所学的课本“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”就是艾思奇所主编的。此公幸好死于66年,否则其下场不会好于杨献珍。在领袖的话“句句是真理”的年代,哪里会有正真的哲学!

艾思奇,原名李生萱。其父亲李曰垓是蔡锷的秘书长。这幢故居是李曰垓就任云南民政、司法两司司长及矿物督办时所建的新居。地势高旷,环境优美,令人羡慕。

艾思奇故居,其实应该叫做“李曰垓故居”。

它的建造者是李曰垓,它的长期居住者也是李曰垓。

李曰垓号称“云南一枝笔”,蔡谔起兵护国的讨袁檄文,就是他所起草的。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,超过艾思奇。怎么能因为艾思奇当了共产党的官,就夺父之名呢?况且,艾思奇不是背叛了家庭,连“李”都不姓了吗?

这是一串中西合璧的院子。院子里种着花草木瓜,宁静中带着绚丽;瓦房高筑,简朴中带着优雅。令人感觉到了主人的学识和品味。

故居内有艾思奇生平事迹展览,与游人一样匆匆走过,不及细看。于是离开故居,顺着原路回到大月台。

 从大月台还有一条沿湖边走的小路可以回到尹家坡。虽说天气预报今天中雨,但却是风和日丽,蓝天白云。老天真是照顾我们啊。

沿途欣赏沿湖的水乡风光,风摆荷叶,水波涟漪,竹影摇动,花径飘香。路上偶而遇到游人,彼此进入对方的摄影画面,相互照会,也算是一种缘分也!

一路返回,再次经过尹家坡,继续前行,来到了镇上的商业区。商家林立,虽然都是农家小店,却也独有风情。这里的游人多了起来,熙熙攘攘,热闹得很。

这里还可以看到和顺景区内的一种交通工具--电瓶车。我们虽老,却也懒得坐车,以步代车,安然自得。跟在车后,来到停车场,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景区的入口。

这里是总兵府,原来是和顺最后一位总兵张松林的老宅。张松林(1840-1918),江苏淮安府人,曾两次任云南腾越镇总兵。因为腾越镇为西南重镇,所以深受朝廷器重。光绪二十五年,慈禧曾钦赐“福”,“寿”两字以示恩宠。

张松林的官邸建造在腾冲县城。抗战战火中,腾冲县内的不少豪宅官邸化为一片焦土。而张家府邸却如有神助,劫后余生。

2006年,具有商业眼光的柏联集团,将总兵府按原样搬迁到了和顺小巷,改造成了一家旅游宾馆。

正门为悬山顶,面阔三间,设门廊。檐下黑匾,写着“总兵府”。廊柱上挂着楹联:“到海得深,瞻天见大;升阶有级,入室知门”。廊内大门两旁还有一副门联:“昔日统兵而来,卜筑定邻,只因到此安边土;如今易地而建,新基旧料,还是当年故门庭。”当是重建后新撰的。虽然还是“当年古门庭”,却已“嫁作商人妇”矣!

一进庭院内放着一些桌椅,像是在提醒游人:这里乃是酒店也。正面是两层高的正厅,檐下挂着竖匾,写着“诰封一品振威将军第”。记得清代官制,总兵不过二品。这一品之衔不知从何而来?

楹联题曰:“昔时鼎食公侯第,今日寻常百姓家。”这是从“昔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抄过来的。不过边镇总兵,还谈不上“鼎食公侯第”,而且如今也决非寻常百姓家。每逢旅游旺季,一晚的住宿总得好几百吧?

虽然不少商业噱头,但府内的景色还算不错。经过弯弯小河,依依垂柳,来到了相联的和顺民俗博物馆--和顺小巷。

名曰小巷,其实全部都是新建的。其中有各类古作坊:造纸,木雕,造酒,打铁,织布等。其中造纸作坊号称全国最小的造纸厂。墙上挂着领导们来此参观的照片。

还有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和马帮博物馆等。信步走去,一一参观,增加了不少知识。从和顺小巷的后门进去,参观完毕,又从前门出来。与别人的流程正好相反。

相关线路
  

阳光服务承诺
预订常见问题
昆明康辉旅行社分享:云南旅游的详细攻略
云南康辉旅行社分享:云南旅游攻略赶紧记下吧
云南康辉旅行社分享:2019昆明一日游景点攻略
昆明哪家旅行社比较好
昆明出国游哪个旅行社好
付款和发票
签约可以刷卡吗?
付款方式有哪些?
怎么网上支付?
如何获取发票?
签署旅游合同
旅行保险的主要类型有哪些
有旅游合同范本下载吗?
门市地址在哪里?
能传真签合同吗?
可以不签合同吗?
旅游预订优惠政策
如何查看我的金币信息?
如何使用金币?
如何得到金币
什么是金币?
其他事项
退款问题解答
有旅游保险吗?保额多少?
签证相关问题解答
旅途中的问题